黄奇帆揭网商四大顽疾隐私保护或让线下温度再胜线上流量?



  •                                

    中国互联网商业野蛮生长至今,终于撞上了南墙——无底线追求流量数据遭遇民间乃至官方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超级觉醒。当大数据不能被随意揉捏并付诸交易,未来的互联网商业之路该怎么走?或许,够沉淀、有温度、讲商德、可体验的线下商业将再次证明自己的主流价值。


    互联网消费平台暴露四大顽疾

    在7月13日举办的2021(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在会上指出,消费互联网领域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10721150306.jpg

    △黄奇帆(图源网络)


    第一,拼命地烧钱。扩大规模、打败对手取得垄断,形成的效果实际上是零和效应,没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增值效应。一旦取得垄断,就提高门槛、提高广告费、提高货物上架的费,线上销售平台的费率居然比线下房地产成本很高的商店上架费还贵。


    第二,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打擦边球,获得流量。


    第三,利用网络平台垄断地位采取不对等的措施,采集甚至侵犯客户隐私。


    第四,互联网杀熟。被杀熟的对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的价格,不同的体系。今后十年,在国家法制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这种互联网杀熟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各种产品,来诱导利用自己的平台垄断权利,过度地采集数据,并用烧钱的模式形成零和效益,导致互联网的社会效益下降。


    滴滴上市敲响隐私保护警钟

    就在此后的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七个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此举让政府对互联网平台数据和隐私保护的态度与决心得到更高姿态的彰显。


    此事的背景是:滴滴出行7月1号悄悄在美上市。坊间传闻,滴滴出行为换取在美成功上市,或透露相关敏感数据给美方,其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事关国家安全。


    7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此消息一出,很多欲赴美IPO的互联网平台相关公司宣布暂停上市计划。


    网络平台或迎最强信息安全整治

    而就在7月19日,互联网商业圈子内部在互相传递一则消息:


    “工信部要求:为保护公民信息安全,从2021年8月1号起,所有电商平台(天猫、京东、淘宝、头条、抖音、快手、拼多多等)均要求加密客户信息,平台方、商户、快递公司等所有环节的商家,均无法获取到客户相关信息。”


    此消息虽然还未获得官方证实,但却得到了民间的广泛拥护。毕竟,现在我们大部分的生活都在网络中留有印迹,谁愿意自己每天走过哪些地方、吃过哪些东西、买过什么东西、见过什么人、浏览过什么网页都让某些网络平台一清二楚呢?


    有相关产业服务机构对此的解读是:“公司现在投放的广告都无法拿到客户信息,包括直播、千川、鲁班、平台卖货等方式。比如,公司之前的投放策略,从8月1号起将彻底被堵死,以后要投放广告,除非首次盈利,否则将无法继续。而现在能实现首次盈利的模式几乎没有。”


    也有人预测该政策将对市场产生的影响:“这一要求的执行对所有第二类电商、公域转私域经营


    有人就此判断:“以前的线上营销是从流量平台一次费用投放,并从平台外部依靠客户全周期价值实现盈利,未来的线上平台营销短期内会大幅萎缩。”


    大数据粗放式滥用必遭终结

    我国一直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领导者,特别是在互联网服务和电商交易方面,远远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这一切的前提,很大程度来源于没有节制的流量红利和缺乏监管的大数据收集。滴滴出行这次遭遇七部委联合调查,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粗放式发展至今必然遭遇的一次集体反思,落在滴滴出行上是偶然,但落到这个行业头上则是必然。


    目前的互联网商业,动辄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用户画像,其根基就是对用户信息和消费过程数据极尽可能的运用,在平台垄断优势和霸王条款的加持下,实际上并没有获得用户发自内心的真正同意。


    而在平台对这些大数据的运用甚至贩卖中,几乎都是没有节制的唯利是图。因此,中国的很多互联网商业平台,都是走或想走“建平台、融资、做流量、上市、变现”的套路。


    为什么这些互联网企业热衷在美国上市?道理很简单,因为在美国上市没有对盈利的要求。因此,很多企业在资本的裹挟下为了上市不择手段,近看滴滴出行,远看瑞幸咖啡。还有大量诸如同程生活这样还没走到上市的地步就宣布破产,被欠几个亿的供应商围坐该平台总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留下一地鸡毛。而对这些平台创业者来说,这只是他们的一次流量运作失误,大有机会从头再来。


    这个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理解黄奇帆为什么将通过过度采集数据并以烧钱模式的发展叫作“零和效益”。


    网商无节制发展破坏实体经济

    有人可能认为,互联网经济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让我们更方便地买到了更多、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人家平台不但不挣我们的钱,还到美国上市割洋韭菜,完全就是民族英雄啊?


    这些话貌似没错,但如果眼界放宽一点,大家就会发现,没有节制的互联网商业对国计民生特别是实体经济具有极大破坏性。


    首先就是对实体商业的破坏。互联网企业大多采用融资后赔本赚吆喝再上市的手段发展,对线下实体商业来说造成了极端不公平竞争,大量的实体商业主怎么办?街道两旁日渐没落的店铺或许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其次是对制造业的伤害。制造企业在借助互联网平台消耗掉最后一批库存货之后,迎面而来的就是各种互联网商业平台在价格上的轮番压榨,降低出货价和产品质量成了唯一选择。当研发敌不过爆品噱头,品质抵不过网红推广,中国的制造业将走向何方?


    然后是对普通商业的绑架。阿里巴巴曾立志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透明化,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成了“天下没有好做的生意”。你会发现,现在哪怕开一家小店,你都必须付出昂贵的装修设计费以迎合网红打卡的时代,你还必须交费依仗类似大众点评这样的网络平台给你推广,各种搜索、导航软件上有没有你的店铺推荐也很重要。生意真的更好做了吗?


    最后是对资源的浪费。你再回头翻翻你的网购记录,看看买了多少以为有用但实际没用的东西?买过多少让你极度失望又懒得去退的东西?实在不行,再看看每年的网络消费提升了多少额度?


    显然,过度的数据运用和效率追求,确实造成了中国互联网商业的社会效益整体下降。


    有温度的线下商业迎来转机

    国家为什么三令五申,强调对实体经济的鼓励和保护?因为实体产业才是国家的根本。但在互联网商业无节制发展的今天,这种呼吁显得异常无力,是时候采用具体措施来扭转局面了。


    因此,在看到传言中工信部关于加密客户信息的硬性要求后,很多人认为实体经济和线下商业将迎来转机。


    就笔者观察,很多互联网创业者都来自各大互联网平台企业,他们是在中国互联网应用崛起的滔天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有的是对互联网大数据程序和算法的顶礼膜拜,醉心于诸如流量吸引和精准推送等技术层面,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商业熏陶,对商业道德并不敏感,缺乏敬畏之心。


    例如目前在电商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社交电商,很多创业者思考的都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引流模式,采用什么样的爆品战略,进行什么样的网络推广组合拳……很多人等到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找上门,才明白自己违反了《禁止传销条例》,违反了《广告法》。虽然存在着政策执行层面的争议,但一门心思只关注流量数据就是现在的中国社交电商现实。


    笔者参与一些电商相关会议、论坛,主流还是谈各种新的模式和导流技术。显然,将中国的商业世界完全托付给一群只醉心于网络技术的人,是靠不住的。


    这有点像以前的成功学,到处都在讲“怎么将梳子卖给和尚”,但该命题本身就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逻辑和道德。现在,成功学因为只谈个人利益、脱离社会效益而烂了大街,互联网商业应该回到其正轨。


    因此,在这一次因隐私保护而引发的互联网数据收集和使用的大整顿时机之下,经历过历史淬炼和不断校准的,够沉淀、有温度、讲商德、可体验的线下商业将重新迎来转机,并证明自己在中国商业领域的主流价值。


    文章来源:黄师傅 知识经济杂志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直销界立场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直销界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直销界)及本页链接;对于我方所转载的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直销界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1
    0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2020中国慈善榜揭晓古润金荣获“侨商慈善领袖”殊荣
    18-35岁成保健品消费主力军
    两度更名,道圣堂从“活络康膜”到“道圣康膜”虚假宣传依旧被查
    总业绩仅剩1000亿!中国直销还能否触底反弹迎来春天?
    2021年4月份最新整理178个资金盘骗局黑名单,你都参与了…
    广州梵大集团优减项目涉嫌传销
    直销界团队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