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走入中国经历了风风雨雨,一直到今天,仍处在不稳定的阶段。我常认为,由于直销从业者长期以来都将直销作为特殊的行业来看待,所以才会在直销监管的问题上形成特殊的监管机制。
中国的直销,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也只有一半符合直销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从实际市场运作的角度来看,也只有一半符合直销的原则。可惜这两个一半,并没有重叠,所以形成了今天中国直销行业的两个生态圈:法规下的直销生态圈和市场需求下的生态圈。这两个生态圈相互否定,却又并存,这就是中国直销的特色。
中国直销行业要实质地增速发展,要对社会形成更多的正能量,甚至要进化和净化市场,这两个生态圈必需相互肯定、相互扶持、相互促进彼此。
中国直销管理条例的初衷,可能有以下几点主要的考量:
1.杜绝皮包公司;八千万的缴足资金(现金)、两千万的保证金、生产基地,这都将让一些投机取巧的企业无法或是不舍得跨过门槛;更重要的是,出事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直销的本意就是自产自销,所以要求销售自家的产品是天经地义的;
3.招募制可以提高直销员的素质;
4.只有信誉良好的企业才能经营直销,所以就有了企业和企业主要股东、法人及董事无违规违法记录的要求;
5.直销只能销售特定产品;
6.团队计酬不符合“多劳多得”及“无馅饼”的基本原则,也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
但是,实际所产生的,却是法规下和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下,完全不同的生态。
所以我们看到的直销,和实际上直销管理条例下所要打造的直销是几乎完全两种不同的生态。条例下的中国直销,应该是单层直销,但实际上,在中国发展起来的直销,却是多层直销。
直销行业对社会和经济都有着正面的贡献和价值,并且是利大于弊的。所以直销行业是可以也有必要继续存在的。
我们且不论历史,不去纠结于现行的直销管理条例和相关规定的产生背景;我们应该看看当下和未来,到底我们应该如何去放大直销的利,缩小直销的弊。
当环境是明亮、透明的时候,我们对于周边就能看得相对清楚,第三者再怎么去引导,我们都能结合自身观察所得,做出判断和结论;反之,如果我们处在黑暗的时候,我们对周边无法做出个人判断时,我们就只能靠其他人的引导,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所有人都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所以当法规和市场脱节以后,任何人都能说他是对的,因为从经济角度看,我们永远都会相信以市场为主导的“真理”。所以就有了很多浑水摸鱼的案例,造成直销的“弊”被放大。
可能我们纠结于直销和传销的分别,但是单纯的单层和多层计酬的分别并不是直销和传销的界限。2005年的直销管理条例确立了一些基础,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
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的改善:
1.直销应该回归到推荐制,而不是条例中的招募制;我们对于直销的定义,可以向世界直销联盟的定义靠拢,这样中国直销能更与国际直销接轨,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直销企业走向国外的时候,能更快地融入!
2.直销产品可以适当突破5大类,产品的选项可以交由市场机制来确定,我们可以规定不能以直销方式销售的产品(如金融产品需要具有专业资格才能销售的产品,如OTC和处方药、甚至服务类产品等)。
3.开放多层基础,多层计酬并不是传销,没有多层计酬也不一定就不是传销。
4.提高奖金拨比的上限;现行的30%实际上相对较低,这让所有企业都会想法设法地去踩过这条红线,来增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我觉得上限可以设在45% - 50%;其实我相信大部分的企业都希望提高上限,只要是合理的,大部分企业都会愿意去遵守,因为这是对企业利润的的保障,同时这也能引导企业去发展除了奖金制度以外的核心优势,尤其是产品和模式。
5.简化经营区域的定义,以省为单位,要求企业成立省级分公司,建立完善的呼叫和客服中心。
除此以外,要增加企业的透明度,直销公司一定要有完善的招商手册,手册里除了要有企业的完善信息外,还要披露企业的一些实际数据:
1.企业的奖金制度和奖金制度的细节;
2.奖金制度的实际拨比和制度下各个级别实际的最高、最低和平均收入,这些数据必须经得起审计;
3.经销商管理条例。
同时,要求企业的运营更加透明,比如建立完善的查询系统,让经销商能够随时查询自己的实际业务状况、收入所得及其来源和计算方式。
当我们打开天窗,让阳光照射进来,所有人都能对周边事物看得一清二楚的时候,直销才能健康的发展,大众才会减少对这个行业的偏见,直销行业的春天才能真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