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直销行业年度报告——年度现象

2016中国直销行业年度报告——年度现象

疯狂的资金盘

资金盘由来已久,但在2016年似乎进入一个爆发阶段,像野草一样蔓延疯长。尽管执法机关对此不断查处与打击,但资金盘并没有因此而式微。有媒体粗略统计,目前资金盘项目总数达350家之多,而实际数量远不止于此。这类传销活动蔓延迅速,涉及人员和金额巨大。2016年以来,公安机关查处的亿元以上大案就达30余起。

导致资金盘猖獗的原因较为复杂,总体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盘与互联网结合,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资金盘往往借助网站、微信等互联网手段进行传播,甚至利用互联网发展下线,与早年的资金盘相比,扩散速度更快,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

第二、专业直销团队进入资金盘,资金盘运营得到强化。随着直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直销人发展遭遇瓶颈,选择进入资金盘。他们将直销业内的系统运营与组织等方式融入到资金盘运作中,强化了组织运转效率与执行力。

第三、资金盘改头换脸,受害人警惕性不够。当下的资金盘非常注重与经济热点、社会热点相结合,诸如:“虚拟货币”、“金融互助”、“微商”、“爱心慈善”等等。因为这些项目都是当时热点或趋势,被广为流传,受害人容易轻信,掉入陷阱。

第四、相关法律条款模糊,监管存在盲区。资金盘与许多新兴产业,如微商、金融、虚拟币等,法律对这些领域的规定还不够完善,致使对资金盘的监管存在疏漏。

庆幸的是,资金盘的猖獗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一系列关于规范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的政策密集出台,这将让依附于互联网、新概念的资金盘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点评:

资金盘对行业的破坏性极大,严重破坏了行业的生态环境。所谓的高额回报与快速致富对处在困境的直销人有很强的诱惑力,进入资金盘的直销人又会带动更多直销人,人员大量流失对行业发展极为不利。此外,资金盘的兴起也动摇了一些拿牌企业规范经营的信心,转而采取资金盘的做法,为企业自身乃至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直销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到打击资金盘的行列中,同时严格自律,特别是拿牌企业不要贪图一时发展,以身犯险。  


发牌放缓

2015年,商务部直销牌照发放可谓经历了一个爆发期,以服务网点核查备案日期为准,共计发了22张直销牌照,超过直销立法以来任何时候。在大家翘首以盼,认为今年将延续这种趋势的时候,不曾想商务部在今年收紧了对直销牌照的发放,正式公布的牌照有9张,其中,内资拿牌企业占绝大部分比例。

2016年收官阶段,商务部一口气又颁发了3张牌照,但都没有在商务部网站上正式公布,相关企业还在走服务网点审核的最后流程,正式公布获牌应当是在2017年年初。

相比于两三年前,今年的发牌速度并不算慢,但相比2015年,今年直销牌照的发放速度则明显放缓。有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发牌过快给监管部门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一些新拿牌直销企业在获牌后的经营中,暴露出不少违规问题,市场经营状况欠佳,影响直销行业的声誉,这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的密切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中,商务部的领导班子也迎来了换届,新任领导对直销企业熟悉需要时间,发牌放缓这一趋势可能将会在2017年延续。

点评:

虽然商务部采取了收紧直销牌照发放的措施,但我们也应看到商务部针对直销行业的发展在做一些适时的调整,诸如增加直销产品品类,降低外资直销企业准入门槛等等。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直销行业总体会朝着健康、稳固的方向发展。而在此过程中,也将吸引一些真正有实力、操作规范的企业加入。


新一波药企直销热

哈药进入直销,掀起了第一波药企涉直的浪潮,随着哈药直销业的折戟沉沙,药企热情消去。直到2013年后,才开始有少量药企涉足直销,如:香雪制药(九极)、康美药业、好医生药业(福能源)、康恩贝集团。

不过这一情形在近两年有了很大改观,药企开始扎堆进入直销。原因何在?

与早些年试水不同,制药业再进直销更多是作为突围之举。近些年来,医药行业遭遇了诸多变故。与直销行业相似的是,医药行业对政策的调整极为敏感。以药品外包装为例,过去品牌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如今只能放药品名,这对花重金投放广告支撑销售的医药行业是一场灾难。

原药监局局长郑筱萸伏法后,新成立的食药监局对于新药的审批格外严格,特别是中医药类。缺少新药,仅靠常规类药品,药企的利润非常稀薄,很多中小制药企业经营困难。而与此同时,直销牌照发放提速,经营环境不断改善。因此,转型直销、开辟新途就成了很多医药企业的选择。

康美时代总经理朱庆华曾介绍说,中国的大型药企有一个联盟,药企的老板之间都非常熟悉,所以有一家拿了直销牌照之后,就开始有第二家,现在这个圈子差不多都已经拿了直销牌照。

2016年,金诃藏药、和治友德、全美世界等公司已经获牌。此外,2016年,石家庄以岭药业、江西大地医药、北京同仁堂等制药企业也在积极申牌,有消息称以岭药业和同仁堂的直销牌照已获批复。

点评:

药企进入直销是行业内的热门话题。过往,谈到药企,直销人常联想到的是良好的研发、生产条件,企业雄厚的实力,上市公司等等。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从产品来看,药企的产品线与直销的需求有着不小的差异,良好的硬件条件无法有效转化。从管理上来看,传统产业与直销产业无论是风格还是处理方式都有不少差异,也带来很多问题。不少药企还是上市企业,直销板块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冲击到股票价格。

这些笼罩药企的困扰,实际上是所有尝试跨界经营的企业都会面临问题,随着药企与直销结合的进一步深化,所有的问题都将找到答案。近年来,各大药企在直销上的投入和建设明显加大,构建了专业的管理层,完善了丰富的产品线,直销业绩也大有提升,不少药企的直销版块在整个行业都非常亮眼。


“安利”到分享

直销品牌求变

2015年“安利一下”成为网络热词开始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上。2016年,这个词达到“火热”的顶峰。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安利一发好剧”“安利一下我的爱豆”等语言。“安利”已经成为年轻人交流中,“真心喜欢、推荐和分享”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安利一下”还衍生出了“安利党”(原意为安利公司的经销商,现引申为乐于推荐好东西热爱分享好东西的人群)、“干了这碗安利”(请一定要接受我的真心推荐、我接受了这个推荐)等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这些词带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充满热情和正能量。而这,也让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切身体验和深刻地感知“诚心推荐”、“热心分享”、“真诚帮助”的安利式营销。

点评:

最初“你知道安利吗?”这句带着些许恶意的“玩笑”,到今天全民口头禅的“安利一下”,两者的含义已经有天壤之别。这是一次传播学中非常典型的安利,也是企业形象完美转变的经典案例。而这种转变,是安利公司始终如一对品牌形象提升的结果。

基因检测热

-目前已涉足基因检测的直销企业-



基因检测技术起源于1994年,基因检测技术可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如癌症或白血病,运动天赋,酒量等。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基因检测逐步走向临床和普通人的生活,成为精准医疗底层支撑。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10亿美元,中国为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面对全新的技术和趋势,敏锐的直销行业早已开始行动。据了解,目前直销行业包括天狮、三生、春芝堂、双迪、东方药林、炎帝、隆力奇、罗麦、富迪、铸源、康婷、紫光、康尔等公司都已涉足基因检测项目,掀起了2016直销行业基因检测热潮。

点评:

近两年来,“基因检测”红遍了政府、资本和创业等各个“圈儿”,其中也包括“直销圈”。除了国家的积极参与,除了“精准医疗”“高科技基因检测”等概念的趋热,基因检测本身巨大商业前景和行业潜力更深入了投资者的心底。

然而,基因检测行业在收费标准、使用试剂、应用范围等方面表现都让人有些担忧。同时,基因检测是新兴的高精尖技术,无论是成本、价格,还是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都是非常大挑战。同时,直销企业的经销商在市场推广的宣导中,极易出现虚假和夸大的言论。

201612月,某获牌直企的基因检测项目被记者暗访调查,结果曝出其多个检测项目均无行医资质,涉嫌违法。

因此,基因检测行业“未来前景光明,但目前仍需规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直销界立场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直销界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直销界)及本页链接;对于我方所转载的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直销界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1
0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完美品牌强度稳步上升,入选“点赞2020我喜爱的中国品牌”
什么是传销?你离“真的明白”只差这篇文章!
警惕元宇宙炒作首例虚拟货币网络传销案告破
2020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后疫情时代益生菌行业迎来新风口
罗永浩进军电商直播放话要做“带货一哥”
直销界团队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