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保健品市场是红红火火。其中最容易打动消费者的两句推销常用语是:纯中药或植物成份,无毒副作用;专治疑难杂症,快速见效,无效退款。那么,该如何判断这推销的是药品还是食品亦或是保健品?如果为了疗效,信了广告,会不会可能是服了毒药?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然而医疗机构普及健康知识的不到位,以及老百姓畏惧疾病的心理等种种原因造成很多民众不知道如何保健。而此时,各类保健品吹的神乎其神,声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在这种宣传的“轰炸”之下,保健品自然而然地成为不明真相群众自我保健的“绝佳选择”。
各类保健药品在畅销的过程中暴露出来大量问题,很多产品信息造假,名不符实,有些产品滥用添加剂,长期食用甚至会中毒。如群众举报的一个名叫“九味草堂”的保健品,对外宣称纯中药成分,7天内降血糖。但经检验其中竟添加了4种化学物质,长期不规则服用,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轻者引发头痛、乏力,重者或伤及肝肾脏,可见危害不浅。警方由此深入追查,查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造假窝点,其造假种类达30多种,每天能生产100万颗胶囊,令人震惊。经查,假药主要添加物为原料药之一,需要正规药厂购买,而制假厂商利用出口国外,不要批文的理由顺利批量购得。
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再次发生,药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对于原料药的销售对象做出规范化要求。在原料药出口方面,不能仅符合进出口国标准即可,提高标准才能不让不法分子钻空子,假借出口名义,将原料药非法获取制假造假。对于销售对象的验证核实必须规范明确,以预防为主,监督为辅,责任到个人、企业,一旦发现制假造假者严惩不贷。
其次,相关医疗部门应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很多群众不知道如何保健,健康意识更是薄弱,面对各类保健品充满诱惑力的宣传,加之对于疾病的恐惧,大多数都会选择购买,即使知道不尽然,也要买个心理安慰。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加大对保健知识的宣传,通过发宣传手册、贴标识语、讲座等形式,让广大群众对医疗保健深入了解,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对假药的识别能力,并通过正规渠道就医买药。
保健药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原料药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生产流通过程更应受到严格监管,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应加强重视度,从源头预防杜绝,不能让保健品成为“毒品”。与此同时,医药卫生部门也要加强对公众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双管齐下,才能让群众健康得到安全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