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雅芳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净亏损财报,让在南昌市象山路一家雅芳门店店主的心情很不好,虽然已步入消费旺季的金九银十。
昔日“大牌”雅芳,曾是中国第一家拿到直销品牌的大佬。近年来,却因连年亏损,一度传出要退出中国市场,这一消息无疑让雅芳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实上,因亏损频频关停各地门店的举措,如同被推倒的多诺米骨牌效应,在全国各地频频见诸报端。如今,南昌也仅剩10余家坚守。对于外界的猜测,雅芳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负责人程若飞显得很无奈。“外界说与不说,我们都在这里。”
雅芳收入连续18个季度下滑
见诸报端资料显示,雅芳收入已连续18个季度下滑。
雅芳2016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受货币汇率波动重创,雅芳净亏损继续扩大至1.659亿美元,总收入下跌16%至13亿美元,这已经是雅芳收入连续第18个季度下滑。对此,业内认为,雅芳在提振中国需求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记者注意到,雅芳亚太地区下滑17%至1.367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出现了10%的跌幅。具体而言,护肤品销售额下跌22%至3.67亿美元,去年同期则为4.68亿美元;香水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3.932亿美元下滑14%至3.365亿美元。
对此,雅芳表示,亏损主要来自终止的业务,包括价值960万美元的北美业务。此外,公司正在执行重组计划,旨在三年内提供3.5亿美元的储蓄金,并裁员1700人。
日前,雅芳集团发布二季度财报,雅芳二季度收入受到美元升值的负面影响而出现倒退。截至6月30日二季度,雅芳收入14.343亿美元,同比下滑8.3%。
曾被外埠媒体传出退出中国市场声音
连续18个季度亏损,让雅芳被外界传出退出中国市场的声音。
2015年,长江商报在调查中试图联系雅芳中国相关人员进行采访,却“基本找不到人”。长江商报记者对外发布消息称,雅芳中国上海总部和广州大区的品牌公关负责人已纷纷离职。
“退出中国市场应该已经没有悬念,”一位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当前中国消费者对雅芳的品牌基本已经淡忘了,更不要说认知度。”
援引权威媒体报道消息,由于逐年亏损,雅芳在中国尝试整体出售,并与一家私募股权公司谈判希望被收购,但迄今处于无人接盘的困局。
对于上述说法,记者联系上雅芳江西分公司销售经理程若飞。不过,电话中程若飞显得有点不耐烦。“外界说与不说,我们都在这里。”
不过,记者发现一年前,程若飞接受江西媒体采访曾表示,自2012年他接管雅芳江西分公司以来,分公司销售业绩都是正增长。为何今年程若飞的态度截然不同?有分析人士认为,或受雅芳整体经济低迷影响,程若飞内心肯定难以淡定。
南昌仅剩十余家门店坚守
与其他地区的雅芳门店频频关停命运类似,如今南昌仅剩十余家门店留守。
数据显示,2003年,雅芳在国内零售门店数量最多时,曾突破1万家。如今,其销售网点数量仅在5000家左右。有业内人士透露,雅芳零售门店在江西鼎盛时达到百余家,而今仅有五成在运营,南昌也只有十余家零售门店在营业。
近日,记者通过百度地图搜索南昌雅芳,共搜到了18家店铺。按照地图上的联系方式,分不同时段逐一拨打,能打通的只有几家。
在一家仍在开业的雅芳门店,或许是非周末原因,记者发现生意冷静,鲜有顾客上门。
此前,在高档的恒茂国际中心写字楼办公,后迁往二七北路一栋普通的写字楼办公。“这不难看出,雅芳江西分公司是为了节约开支。”受访的雅芳离职员工分析称。
18日,记者根据地图找到雅芳江西分公司办公的大楼,却发现该公司售后电话一直处于占线状态。对于记者欲当面造访事宜,程若飞仅表示不会接受媒体采访。
祸起销售模式四度变革?
雅芳对很多南昌人来说,曾经是一个风生水起的品牌。缘何却在近几年折戟沉沙?
记者梳理发现,雅芳在进入中国的28年间,其销售模式经历了四次变革:1998年,由于国内传销盛行,政府颁布传销禁令,雅芳从直销转向专卖店;2006年,雅芳拿到中国第一张直销证件,开始由专卖店向“专卖店+直销”结合模式转型; 2010年4月,总经理奥多内兹上任宣布“全力支持直销渠道”,再次将重点投向直销,2012年,在新任中国区总裁林展宏的主导下,雅芳又开始回归零售渠道。
“或许就是因为反反复复的营销策略,让雅芳中国销售额连年下降。”江西省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分析道。2008年曝出“贿赂门”,雅芳经历了接连的人事变动和业务调整,使其在零售专卖店和直销之间摇摆不定,业绩不断下滑。
“营销模式的多次变换,导致经营直接出现问题。”一位雅芳江西分公司离职员工直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雅芳处于同一起步线的另外几家化妆品行业,却始终坚持直销模式,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电商平台、海外代购迅速崛起
昔日“大牌”雅芳下降,而一些电商平台、海外代购却迅速崛起。
“以前国外的化妆品虽说也不少,但我们不会想着跑去国外买。现在随着电商、代购的兴起,消费者选购的渠道越来越多,雅芳的优势正在逐渐失去。”一位经济学者告诉记者,在降低销售的中间成本方面,直销模式与电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在运营的规范度、品牌形象认知、购买产品的便捷程度方面,雅芳的直销模式则不具备优势。
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互联网行业和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化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选择购买的渠道也越来越多,雅芳此前的直销优势或逐渐丢失。“零售领域本来就是雅芳扩张渠道的短板,在市场空间逐步缩小的背景下,通过零售形式来扭转业绩或是一种投资成本浪费。”
麻智辉说,如今,雅芳想要在韩妆遍地、国内品牌异军突起的中国市场重回巅峰实属不易。
“虽然不易,但也不是没有逆袭的可能,关键在于雅芳后面的营销策略及经营。毕竟,市场本身就是一场瞬息万变的博弈。”麻智辉认为。
昔日大牌“雅芳”陷困局,在省城的其他直销化妆品玫琳凯等品牌的生存情况又是如何?对于直销领域行业的“爱恨情仇”,直销界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