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改拼杀药价到商业大检查,从临床核查到一致性评价和工艺核查,面对一波又一波整顿和严查严打,从生产企业到医药商业和经销客户,个个不轻松。
行业整顿,亦是洗牌,如何更加规范、合规,提升专业化运作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未来才能长久立足,健康发展。
行业调整趋势与建议
各项检查已成为常态,各种政策风声不断,已有不少行业人打起了退堂鼓,造成客户大量流失。
首当其冲是“两票制”,并不像一些机构说的那么玄虚,成为企业的死穴。规范企业都能处理好上述问题,但也直接造成企业和客户经营成本直线上升,利润直线下滑,入不敷出,当两者无力承担时,只能倒逼终端提价。“营改增”后,财务处理成本同样大大提高,企业和客户负担加重。产品销售价格由各地中标价格决定,与产品销售方式和开票方式无关。
其次是挂网进程。以在操作的新品为例,2013-2014年度只赶上3个新标,全国总代一年的协议期内全国市场实际执行的只有一个新标,另有两个地区自费品种不得进入挂网目录。7号文和70号文下发后,各地开始明显提速,但从湖南、浙江标开始,药企只能纷纷弃标。最近1年,多地挂网均有启动,但分批招采、统一执行反而将挂网周期越拖越长。建议国家能够加快挂网执行进程,帮助大批新药企业解困。
第三,建议政府能够加强对市场的支持和保护,稳定市场。漫长的招采等准入环节导致市场无法如期启动,企业和客户解约冲突不断,同时倒闭和停业商业欠款严重,纠纷不断,客户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代理制是各行各业通用的营销模式之一,比企业自营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降低终端售价,让利于民。医药行业80%以上的企业采取代理制,以自然人为主体的专业代理推广模式得到有效保障,医药营销发展才不会伤筋动骨。如果只有配送商,没有推广队伍,医药营销将整体瘫痪。
第四,严格监管二次议价、药房托管等从企业索要的高额返利资金流向,避免造成更大的“以药补医”,在恶化医药行业生存业态的同时,继续大幅加剧民众的医疗支出。
第五,定价更加科学、合理。新药研发和营销成本巨大,前期分摊成本较高,达到规模销量和盈亏平衡后方具备规模化降价条件。目前招标规则对在院产品销量80%以上产品降幅宽松,对尚未销售的新品要求大幅降价,与正常的营销规律相逆,造成新药成长艰难,不利于新药创新和发展。
未来还有哪些新亮点
1、“三保合一”与新医保目录
“三保合一”过程中,部分以往只进了医保或“新农合”目录的产品相当于增加了适用范围,有销量继续扩容的机会。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亦将开启,只会愈加趋严,谁能拿到门票,就优先胜利了一半。
2、大病医保与国家谈判
一些高额产品以价格对折的代价进入大病医保及部分地区医保目录,以换取市场,但单体短期治疗成本动辄几十万元起步,如果完全放开使用,医保资金压力陡增。与现有产品在临床疗效和治疗成本方面的差异性更值得深入探讨,形成规范有序的科学化阶梯用药体系,避免出现基药等项目推广中“以目录定产品生死,富贵药畅销偏远山村”的景象。
3、分级诊疗与渠道下沉
分级诊疗的推行也将带动基药和非基产品的渠道下沉,尤其是口服用药和中低值产品。对于重视基层终端销售的企业更是重大利好,坐享丰厚红利。
4、急救妇儿,新的高富帅?
全国杀价声一片,急救妇儿潇洒倜傥直接挂网,成为碧水青山间的幸运星,真是倍爽。祖国的花朵将迎来更多儿童专属用药规格和剂型。当然,粑粑麻麻们的账单也要看涨,合理和适度就好,避免只是简单变更剂型和规格,价格一飞冲天。而这三类人群恰恰是医疗费用开支最大的三大块。
5、专科药、治疗药黄金时代
辅助用药和抗生素受限,专科用药和治疗药迎来黄金时代。但对于前两者也需科学对待,切勿过于妖魔化,需要合理应用的仍发挥其有效作用,需要抑制其超范围、超剂量、无度使用的有效控制。应有效推动药品合理应用,避免进入各种鼓励类目录产品应用无度,成为新的滥用对象;而进入限制目录产品打入冷宫,替代类治疗方案反而更贵,治愈周期更漫长。
6、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
国务院高度重视推动中医药发展对这类产品是极大利好。中药饮片不取消加成,比药品加成更高,各地基层医疗机构纷纷增设中医科,也将带动这一产业风起云涌。只是这一领域鱼龙混杂,坚持品质化运作,拥有系统营销网络的企业会成为市场最终的赢家。
7、特医食品听说没
国家7月1日开始特医食品审批和注册,特医食品不占药占比,可有效补充人体所需各类养分,具有促进康复等各种复健功能,国外应用普遍。如果药品做累了,不妨试试。
8、器械耗材等别家兄弟
未来继续压缩药占比,多条腿走路总是更好的选择。区域化检验中心在未来的崛起,或许将带动检验试剂、耗材的一路狂奔。只是在商业化的同时,更要坚守数据真实、检验可靠、诚信发展的底线,避免成为过度医疗的源头和祸首。
9、门诊输液OUT,幸福了谁?
除了口服产品,自然还有肌注类产品。医药企业用了近10年时间将大输液市场培育成输液森林,也将回归安全用药、循序渐进的主题: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只是回归之路来得迟了一些。
10、医药分开与零售发展
多地允许患者出院时选择院内带药或外购,这是否是零售行业的机遇?只能说Maybe,but not sure.
尚且不提医保对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门槛和比例的悬殊差异,未来如果全面取消医药加成,零售行业还有无立足之地?患者拿着处方在院外购药,听凭店员推荐,换成其他产品,是否能保证治疗效果?如果在网上购药,遭遇假药、劣药,又有谁能帮患者发现问题,排除风险?
11、路径支付和医保支付
各地仍在探索中,尚无最终定论。只要不是变成“少数企业高额公关争大饼,众多企业仰望明月没有份”就OK。
为了人民群众降低药价,医药企业也是蛮拼的,但至少要让企业得以良性生存发展,不能让药价裸奔导致员工失业,企业关张,药价杀到地板价了,可医疗费用依旧在噌噌地跑。国家在制定和推行涉及到相关行业的重大举措时,行业和企业的建议和意见也请多听取和吸纳,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