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葵花药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关彦斌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谈到对国内保健品发展的建议。当记者向他细数自己“海淘”的保健品时,他反问记者:“中国人对中医信不信?尽管中间有一些波折,但从现在药品市场实际销售情况看,绝大多数人很信。中国是拥有知识产权的中药原创大国,制作保健品更不输西方,为什么国人对中国保健品不相信呢?”
海外保健品完全适合国人食用吗?对保健品“海淘族”,身为药企老总的关彦斌建议:“不能盲目追从,因为中国人与西方人体质差别很大。”
文号审批制导致鱼龙混杂
关彦斌在国内保健品市场调研时发现三个现象:由海外旅游产生的爆发式境外消费中,海外保健品占绝大部分;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产品中,保健品也居主要地位,进口数量更呈爆发式增长;从药店零售终端销售商品的结构看,国外药店零售终端销售的商品中保健品销量占70%,中国药店销售的商品中药品占70%。
差距原因在何处?“表面看是我国保健品供给环节薄弱,生产企业少,优质产品少,知名品牌少,规模能力小。”关彦斌说,究其深层次原因,是宏观管理层面的问题——最主要就是准入管理,即文号管理问题。
关彦斌说,国内保健品文号管理一直是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制,由食药监总局负责对保健品文号的审查批准。目前,共批准1.7万余个保健品文号,但绝大多数是社会研发机构为转卖文号而做的研发。“文号是他们的产品,文号是他们的终点,而不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研发。”这导致研发过程数据不真实,品种和市场不接轨。加之我国保健品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和国际标准比,有效含量严重不足。因此,国家批准的这些保健品文号中,很少有市场热销品种,加之流通环节监管不力,导致国内市场保健品虽琳琅满目却鱼龙混杂。
变“批准”为“备案”,了解买家到底要什么
如何让国人买到值得信赖的国内保健品?如何将旺盛的保健品需求引导到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上来?关彦斌建议,必须加快放开保健品市场,将文号批准制改为备案制,把资源配置的权力还给消费者,把产业发展的动力还给制造者,让生产制造商承担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责任,因为只有生产制造商才离消费者最近。
关彦斌建议,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保健品的基础理论研究,用完整理论体系引领国内保健品研发、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国家解决多头监管问题,做好立法调研,从法律上确立保健品产业的地位。“国家应高度重视保健品产业发展,将其视为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和朝阳产业,让其在有效拉动内需、推动结构优化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发挥巨大作用。”
■链接
据关彦斌调查,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可受理的保健食品功能包括增强免疫力、抗氧化、缓解体力疲劳、减肥、辅助降血脂、改善睡眠、清咽润喉、促进消化等28种。
去年,在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历史性地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更为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开辟长远战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