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猜猜我是谁”“你的银行账户涉及洗钱”“恭喜你中大奖”是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最新的一种则是冒充医学专家推销药品的。
2.对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睬或立即挂断;不要为求清白与对方联系,以免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
3.对通过电话、信息、网络要求转账的,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多方核实对方身份;凡是自称政法机关要求将钱转入“安全账号”的,一定是骗子,要立即向警方报案。
如何分辨传销?
1.组织者要求你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牟取非法利益。
2.组织者要求你在网站注册,成为会员并交会员费,每发展增加会员便可返利。
3.组织者要求你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级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
4.组织者或经营者打着“电子商务”、“网络直销”、“网络营销”、“网上学习培训”、“点击广告即可获利”等名义,要求你先交纳一定费用注册成“会员”,获得加入资格,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活动。
近日,一则自称是华师大学生的女孩无故失联信息在网上流传,在警方协助下,经证实,原来该女生并非华师大学生,而是陷入了电信诈骗的团队。如今,又到了暑期学生打工高潮期,“搵工兼职”如何才能识别那些不靠谱的电信诈骗或传销团队?警方为你支招。
事件1
失联原是陷电信诈骗
7月19日,广州天河警方接群众柯某报警,称其女儿柯某婷(21岁,广东省吴川市人)于7月17日在天河区中山大道西某学校失去联系,不知去向。
而就在近日,南海警方破获了一宗冒充医学家推销保健品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失联女生柯某婷正是诈骗团伙中的一员。
据该团伙成员阿良交代,今年5月初,该团伙搬到南海大沥一写字楼里,话务组成员扩大到13人。他们利用老板买回来的客户信息,冒充医学专家对其推销药品。
据了解,该窝点每天平均业务额可达数万元。令阿良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不久前一名80岁的浙江老人在他的诱导下,购买了20多万元的保健品。目前警方已查实有2名事主被该团伙诈骗,被骗现金达30多万元。
事件2
见“网友”却陷传销
今年4月,“@南海公安”微博管理员小郑接到一条“我被控制了,关在二楼,来人救我”的微博私信,顺着这条微信,小郑辗转打听到私信人的电话,并帮其联系到福州110。后经证实,发私信的小伙小余,是被网友骗入了传销窝点。
原来,小余几个月前认识了一个女网友,应其邀约到福州散心,但是刚见面就被带到一个偏僻的出租屋,还被四五个彪形大汉控制住,身上的手机、钱包被“保管”,每天还有“洗脑”课程,劝说他加入“直销组织,赚大钱”。
幸运的是,通过与组织团伙聊天,小余得知这些人很少接触微博,以为微博就是发一些大家都能看到的东西,而不知道微博有私信功能。“于是我就想到了微博求救。”小余说,他想起了“@南海公安”,便发出了求救私信。
“@南海公安”随后积极介入,福州警方也多次致电跟进。“见我经常接到警察电话,传销组织的上层慌了,以为警方盯上我了。”小余说,之后传销组织便趁半夜将他蒙眼放到了一条大街上,由此获救。
事件分析
低级诈骗短信筛选易上当者
曾有外地媒体报道,有两名学生在网上看到一家大型酒店招聘“暑期工”的信息,声称只要被招聘成功,每天最少工资150元,加上提成等最高可以拿到400多元。两名学生拨打联系电话后,对方要求其先交800元定金,学生汇钱后觉得不对劲,表明不打工了却仍得不到退款,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事实上,在不少电信诈骗案中,作案人会针对受害人心理编制不同的“剧本”进行诈骗,根据学生暑期求职心切,可能会编造有高额的打工费用。
虽然有些诈骗信息看似很低端,譬如“某电视栏目场外抽奖,您的手机号码获得了20万大奖”、“我在外嫖娼被抓手机被没收,快汇5万保释费到××”、““你儿子被我们绑架了,赶快汇款20万元,我们就放人”等诈骗信息,但仍有不少人上当。
警方分析称,骗子会故意发一些很假的信息,这样上当的都是些易上当受害者,可以减少跟“钓上来的鱼”辛苦联系一番,最后却一分钱没骗到。
南海传销少发,但仍要警惕
据南海警方介绍,近期南海发生的传销事件很少。但正值暑假期间,不少学生“搵工”时也要警惕兼职工作的合法性,避免进入传销的圈套。
据了解,一些传销组织为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租用境外服务器建立网站,利用网络发展人员,使其传销活动从人员招募、介绍加入、产品销售、酬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实现网络化,他们往往打着“直销”“连锁经营”等幌子从事非法活动。
除了传统传销外,学生“搵工”也要警惕网络传销,比如说“远程教育网”、“互联基金”、“网络商城”等,骗子会编造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教,并列出所谓的赚钱公式,令参加的人上当受骗,自己则趁机敛财。